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
红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,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,形状酷似一支奔腾的肥羊。北与若尔盖县相接,东西与松潘、黑水、阿坝县相邻,南与马尔康县、理县相连,地理坐标北纬31°50′~33°22′,东经101°51′~103°23′,幅员面积8439.94平方千米,南北长154千米,东西宽55千米。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,与阿坝州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异,地貌具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。
红原县美食
1、手抓肉:又称手把肉,因用手抓吃,故得名。具有肉质密实鲜美、浓厚香醇、其味无穷、汤汁澄清透明的特点。
2、血肠:里面灌的不止是鲜牦牛肉,还有牦牛的血,因此而得名。具有营养丰富、清香软嫩、既有血香、又不腻口的特点。
3、酥油茶:人们常说,没有喝过酥油茶,就算没有到过高原,藏族嗜好酥油茶,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。
4、糌粑:绝大部分的藏族以糌粑为主食,即把青稞洗净晒干后,炒熟磨成细粉制成。糌粑有两种使用方法:一种是糌粑汤。首先将少许糌粑倒入龙碗,然后加入奶渣、酥油、糖再掺上马茶或奶茶等一起搅拌成汤糊即可食用;另一种是糌粑团。首先把酥油放入龙碗,掺上少许滚烫的奶茶将其融化,放上适量的糌粑,再加上少许的奶渣、白糖,然后左手拿碗,右手放在碗的边缘想顺时针方向转动,用手指沿碗内壁旋转捏压糌粑和酥油2——3分钟,将其捏压成团(条)等形状,即可食用。
5、酸奶:以牛奶为主要原料,首先将牛奶熬煮后,待牛奶温度在40——50℃时加入“酸母子”,再用棉絮包裹保温6——8小时,即可食用。
6、贵宾藏包:顾名思议是为藏族接待贵宾而制成的包子。制作很讲究,是将新鲜的牛、羊肉切碎剁细,加入香料,包入人工擀制的面皮内,采用逆时针方向包制,包子口应包制成花边,中间应留有小汤口。然后蒸熟,先咬一口子,吸尽包肉的汤汁后,再加大食用。具有体小、皮薄、肉细、汤鲜等特点。
红原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
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红原县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,是该地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。红原县地处川西高原的,坐落在贡嘎山与藏北山之间,是中国内地唯一的藏北地区。
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,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,是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之一。红原县还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,有着众多的寺庙和文化遗址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
红原县寺庙
红原县有10座藏传佛教寺庙,包括5座宁玛派寺庙(麦洼寺、茸塔寺、热戈寺、龙壤寺、尼姑寺)和3座格鲁派寺庙(达格则寺、康玛尔寺、江宫寺)。此外,还有2座苯波教寺庙(麻色寺和查龙寺)。
日干乔大沼泽
日干乔大沼泽位于红原县北部,是红色旅游(红军过草地)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——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04年,红原县瓦切日干乔红军长征革命遗址被列为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区。
相关内容
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,四川省西北部,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。北与若尔盖县相邻,西接阿坝县,西南与马尔康市接壤,东邻松潘县,东南靠黑水县。地理坐标在北纬31°51′至33°33′,东经101°51′至103°22′之间。县城位于北纬32°48′,东经102°33′。
北与若尔盖县相接,东西与松潘、黑水、阿坝县相邻,南与马尔康市、理县相连。县境南北长154公里,东西宽55公里,总面积为8400平方公里。县城距省府390公里,距州府187公里。县城平均海拔3507米,最高点位于县境西南部,海拔4875米,最低点位于刷经寺镇境内梭磨河谷地,海拔3210米。县城所在地为邛溪镇。
红原县旅游的景点有红原大草原、俄木塘花海、瓦切塔林、麦洼寺和长江黄河分水岭。
1、红原大草原
红原大草原是红原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,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。这里风光秀丽,水草丰茂,是草原摄影和观赏牦牛的好地方。
2、俄木塘花海
俄木塘花海位于红原县壤口乡,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花海之一。每年6月至8月,数万亩的花海争奇斗艳,宛如上帝打翻了调色盘,美不胜收。
3、瓦切塔林
瓦切塔林位于红原县北部,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圣地之一。这里有数十座宝塔和佛塔,是摄影和宗教文化爱好者的好去处。
4、麦洼寺
麦洼寺位于红原县东北部,是四川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。这里建筑风格独特,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和艺术珍品,是文化爱好者的好去处。
5、长江黄河分水岭
长江黄河分水岭位于红原县南部,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。这里风景秀丽,山势陡峭,是徒步和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。
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红原大草原百度百科-红原俄么塘花海景区
红原有哪些村
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,是藏区的代表之一。它地处川西高原,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县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,因为在这个地区有一种叫红原的植物,所以这里就叫做红原。红原县总面积3.3万平方公里,共有12个乡镇和118个村。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。
赛乡
赛乡是红原县最大的乡镇,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。这里有公路和铁路交汇,地理位置非常优越。赛乡的海拔高度在3500多米左右,气候寒冷,但是这里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。当地人以种植青稞、小麦、荞麦等为生,同时也养殖牛羊、野生动物等。另外,赛乡还是红原县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。
降龙镇
降龙镇位于红原县东北部,距县城69公里。传说在唐朝时期,一条恶龙在这里作乱,后来被一个高僧降服,所以这里就被称作降龙镇。降龙镇的地形非常险峻,是一个高原峡谷景区。这里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,还有古老的街道、庙宇等古迹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。
雄阔海乡
雄阔海乡位于红原县南部,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乡镇。这里有许多水源和湿地,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。当地人以善养牛羊、马匹、猪等著称,同时也有不少养蚕业和观赏型养殖业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还开发了很多旅游项目,如露营、划船、垂钓等。
龙泉村
龙泉村位于红原县东部,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子。这里环境清幽,气候宜人,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。当地人主要种植青稞、荞麦、马铃薯等,还养水牛、猪、鸟类等。另外,这里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遗产,吸引了很多历史爱好者前来探访。
以上就是红原县的几个村镇简介,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红原,不妨到这些地方看看,感受一下藏区的风情。
红原县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
红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、阿坝州中部,面积8400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3600米,年均气温1.4℃,极端最低气温-36℃,无绝对无霜期。是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,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、湿地保护试点县和藏区社会面依法常态化治理示范县。
全县2021年末户籍户数13537户,人口总数为49236人。城镇人口8556人、农村人口40680人。0-17岁人口15254人,18-35岁13733人,35-59岁15362人,60岁以上4887人。
按照性别分:男性24645人,女性24591人。年内出生人口961人,死亡人口468人。常住人口4.72万人。城镇化率43.19%。
红原县文体旅游
红原县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和景区扩容、提档、升质,高质高效成功承办全州文旅大会。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,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,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、3A级景区2个。
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04.2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8.4%;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.7%。
红原县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和“非遗”传承,成功申报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全年举办牦牛文化节、“漫步成都·相约红原”等各类文体活动30余场次,荣获阿坝州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三人制篮球赛冠军。
红原县全面提升户户通、村文化室、农民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,城乡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持续优化。年末县级图书馆1个,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37千册;县级文化馆1个;体育场馆1个。
以上内容参考:红原县人民政府-红原县概况
位于: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
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,1960年建县,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“红原”。红原地处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东部边缘,位于四川省西北部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,南距成都450公里,北距兰州640公里。境域分属长江、黄河两大水系。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,年平均气温1.1℃,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.2℃,年降雨量为753毫米。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,辖9乡2镇、36个行政村,总人口3.8万人,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%,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。境内草原辽阔,水草丰茂,矿藏、森林极丰。
解放前无一寸公路,人民生活、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,现在国道(213线)横穿县境,县道干道142公里,支线伸往乡、场、镇和牧点林区,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,运输主要靠汽车、拖拉机和少许马车。
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和医院,更没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。人畜患病一是求神灵保佑,敬香许愿,喇嘛念经祈祷,其次是靠民间一些秘验方配草药服治。解放后,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致力于发展全民教育,全县已发展开办了23所中、小学校,在校学生已达2700余人,升学率83%,入学率43%,有教职员工315人。自1980年以来,全县进行大规模地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,非文盲率达96%,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基本扫除文盲县”称号。从80年代初,县委、县政府特别注重抓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开办,进行藏、汉两文教学,从小学、初中到高中都设置全日制寄宿制学校。自开办以来已毕业535人,初中毕业生已考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83人,为县内外培养出了一批懂得两种文字的年青人才。
随着生产的发展,文化知识的普及,科学技术也得到发展,现有科技行政管理机构——红原县科学技术委员会。省、州驻县内的科研机构和单位11个(四川省草原研究所、四川省龙日种羊场、四川省生物药品厂、四川省红原气象局、州畜牧学校、州畜科所、州家改站、红原乳品研究所、红原牦牛肉研究所、草试站、阿木种畜场),拥有初、中、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732人。
文艺体育方面,现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4个,其中电影院2个,电影放影队10个,民间艺术表演队1个,青少年宫1座,卫星地面接收站10个,全县乡、场、镇初步建立了广播电视电影文化“四站合一”体制。体育事业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,现代体育竞技活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是该县一大特点。开展的项目:篮球、田径、乒乓、摔跤、健美、马术、射击、排球、台球、中国象棋、围棋、桥牌等。建有草地几县第一流的室内体育馆一座和旱冰场、露天运动场等。
自然资源
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,1960年建县,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“红原”。红原地处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东部边缘,位于四川省西北部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,南距成都450公里,北距兰州640公里。境域分属长江、黄河两大水系。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,年平均气温1.1℃,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.2℃,年降雨量为753毫米。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,辖9乡2镇、36个行政村,总人口3.8万人,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%,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。
红原地处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东部边缘,位于四川省西北部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,南距成都450公里,北距兰州640公里。境域分属长江、黄河两大水系。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。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,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。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,形成自然分界线,海拔4300多米,南部为山原,北部为丘状高原。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,俗称坝子。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.13平方公里,高山地貌面积1107·68平方公里,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.11平方公里,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.02平方公里,县境周边皆有高山(鹧鸪山、羊拱山、哲波山、海子山),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。
位于自治州的中部。地理坐标为北纬31°51~33°19′、东经101°51′~103°23′。全县平均海拔为3600米,县城邛溪镇海拔3507米,总面积8439.94平方公里,南北长154公里,东西宽55公里。县城距成都445公里,距州府马尔康190公里。
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,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状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。县境中部查针梁子高耸隆起,形成自然分界线,海拔4300多米,南部为山原,北部为丘状高原。境内珠串状盆地和小盆地广泛分布,俗称坝子。全县中山地貌面积为2865.13平方公里,高山地貌面积1107·68平方公里,丘原地貌面积为1861.11平方公里,高平原地貌面积为2606.02平方公里,县境周边皆有高山(鹧鸪山、羊拱山、哲波山、海子山),全县形成不规则的条盆状地形。以查针梁子为县境两大水系分水岭,东南为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,占全县流域的21%,北部为黄河水系白河、黑河流域,占全县流域面的79%。县境内沼泽分布广泛,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,沼泽面积240万亩,占县总面积的20%,水色呈茶褐色,不能饮用,多为软水。
气候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,主要特征是:寒冷,四季难以明显划分,春秋短促,长冬无复,热量低;干雨季节分明,雨热同季;日照长,太阳辐射强烈;灾害性天气多。一月为冷月,平均为一10.3℃,最热为7月,平均气温10.9℃;极端最低气温为一36℃,最高25.6℃。年均日照2417时,1970年最长,达到2644小时,1961年最短,为2095小时,年均降水为753毫米,80%是集中在5~10月,年均积雪期为76天,长达3个月,短在2个月左右。
红原县境内草原辽阔,水草丰茂,矿藏、森林极丰。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,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。野生动物繁多,有梅花鹿、马鹿、天鹅、盘羊、苏门羚、藏马鸡、猞猁、班羚、喜玛拉雅山旱獭、藏狐、灰毛兔、鹰、狼、豹、豺、林蛙、黄河条鳅、厚唇鱼、水獭等珍稀动物200余种。草地山林广产贝母、甘松、大黄、秦艽、羌活、木香、虫草等500余种中药材和牛黄、鹿茸、麝香等名贵动物药产品。
红原县矿藏丰富。泥炭储藏量大,有大中型泥炭矿床100余个,面积492万m2,远景储量16亿m3,具有连片分布,厚度大,瓦斯含量高,腐殖质含量高、发热量高、易开采(属裸露性)等特点。另外还有储量40万吨的褐煤及石灰岩矿。
历史沿革
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,1960年建县,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“红原”。
除唐代设州于境内外,无建置。后来分县境西北部隶松州,东南部属四土梭磨土司辖地,后又隶理番厅。
1960年7月,经国务院批准建县,命县名为红原县,至1990年全县辖2镇(邛溪、刷经寺)、9乡(麦洼、色地、瓦切、阿木、安曲、龙壤、龙日、壤口、四寨)、3个牧场(瓦切、安曲、阿木国营牧场)。
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,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,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。藏文化博大精深,其独特的民族文化、音乐舞蹈文化、建筑文化、服饰文化、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。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,宗教贯穿于社会、生活、经济等各个领域。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、天文、地理、医学、历史、文学、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,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。
红原藏族长期以来,“逐水草而居”,一直从事游牧生活,无定居点。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,正逐步形成集文化、教育、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。藏族人民主食青稞、牛羊肉、奶茶等,随着社会的发展,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,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。藏族人民勤劳勇敢,热情奔放,能歌善舞。“会说话就会唱歌,能走路就能跳舞”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。劳累之余,人们会聚在一起,围着篝火,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。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、马术、摔跤、射箭、赛牛、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,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、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。
风土人情
藏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,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,使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。藏文化博大精深,其独特的民族文化、音乐舞蹈文化、建筑文化、服饰文化、餐饮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。绝大部分人信仰佛教,宗教贯穿于社会、生活、经济等各个领域。喇嘛寺又以其集佛教、天文、地理、医学、历史、文学、工艺美术等多学科内容的浩繁卷至,受到牧民的顶礼膜拜。
红原藏族长期以来,“逐水草而居”,一直从事游牧生活,无定居点。在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,正逐步形成集文化、教育、医疗等社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牧民新村。藏族人民主食青稞、牛羊肉、奶茶等,随着社会的发展,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,餐饮也向着多极化发展。藏族人民勤劳勇敢,热情奔放,能歌善舞。“会说话就会唱歌,能走路就能跳舞”是藏族人民的真实写照。劳累之余,人们会聚在一起,围着篝火,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。藏族人民喜好跳锅庄、马术、摔跤、射箭、赛牛、赛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娱乐节目,红原马术曾多次在全国、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。
经济发展
红原地域辽阔,自然景观独特,资源丰富,素有高原“金银滩”之称。一区位优势良好。是红原地处川、青、甘结合部,是川西北草原距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纯牧业县,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的区位优势。二是天然草场、畜牧资源极为丰富。有天然草场1200万亩,其中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1120万亩,养育着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、藏系绵羊40余万头(只),每年提供鲜奶2万多吨,牛、羊肉6000余吨,皮革8万多张。2003年县乳品公司完成新厂建设和旧厂改扩建设后,将达到年产各类奶制品2万多吨的能力,肉食品加工企业达到年产各类牛羊制品1000多吨的生产能力。全县已有七个产品获得绿色产品称号。三是大草原旅游独具特色。红原与九寨沟、黄龙寺、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,是阿坝州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之一。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,独特的藏民族民风民俗,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,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,构成了大草原所特有的魅力,是中外游客旅游观光、消夏避暑的好去处。四是具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。红原盛产松贝、虫草、鹿茸、麝香、甘松、红景天、秦艽等各类中药材500余种,蕴藏量达200余万公斤。境内还栖息着黑颈鹤、雪豹、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近百种。五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。全县泥炭储量达17亿立方米,面积达492平方公里,在能源、生物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六是黄金储量大。经多年化探,红原康猫地区蕴藏有不低于100吨的黄金储量,开采前景广阔。
“九五”期间红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73287万元,平均增长速度为6%;工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0506万元,平均增长速度为1.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733万元,平均增长速度为52.6%;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8289万元,平均增长速度为0.4%。完成人、草、畜三配套建设共3854户,牧户定居点建设3854户,围栏草场122.6万亩,建棚圈27.986万平方米,建打贮草基地5.15万亩、贮草库7.331万立方米。鲜奶产量累计达到83182吨,年均增长1.1%;牛、羊肉产量累计达到20543吨,年均增长1.2%。畜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。
交通、能源、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迅速。红原县全县公路里程770公里,构成了“两纵三横”的红原公路网络,目前已投资上亿元资金进行了通县油路改造,红原交通更为方便、快捷。投资1.2亿余元的理红110KV输变电工程的完成,为红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。近年通讯发展迅速,架设了光纤传输线路,对程控电话进行了再次改造,实现了数字化传输,开通了国内、国外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、小灵通、无线寻呼业务。
县城基本上实现了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,树立了良好的高原新兴旅游城市形象。全县投入资金400多万元,新建城市绿化带21000多平方米,移植云杉1900多株,铺设人行道5000多平方米,设置绿化带围栏11000多米,改造城市下水道4000多米,安装路灯190余套,射灯200套,在街道两旁设不锈钢果皮箱51个,安装IC电话21门,新建了中心广场和旅游广场各一处。县政府还明文规定在城市及镇(场)禁止销售、使用、扩散不易降解的生活塑料袋,不得在城镇两旁张贴标语、广告、摆摊设点和搭建有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。目前红原县正着力开发滨河路和商业街,红原县将以她清新、亮丽的新兴旅游城市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。
社会事业发展迅速。2001年实现了整县普及初等教育和高标准扫盲的目标,计划2008年实现整县“普九”;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8%、88%;建有全省高原第一座能容纳2000余人的室内体育馆及其它体育设施,多次举办了省、州民族运动会;初步形成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,全县有各种卫生机构39个,卫生技术人员191个。
境内草原辽阔,水草丰茂,矿藏、森林极丰。农业:县境刷经寺是油菜主产区,年产油菜籽230余吨,产值近百万元。
牧业:有牧草品种463种,可用草场面积1121万亩。有各类牲畜415425头,年产牛羊肉3664吨,牛奶17265吨,牛羊皮14160余张,牛羊毛152吨。林业:森林蓄积量为21万立方米。
工业:畜产品加工业为主,有奶粉厂、肉联厂、民族工艺美术品厂、印刷厂、电力公司、香料厂等。红原奶粉名扬海内外,骨角美术品加工奇特独居。
解放前无一寸公路,人民生活、生产运输全凭人背畜驮,现在国道(213线)横穿县境,县道干道142公里,支线伸往乡、场、镇和牧点林区,全县已形成一网状交通线路,运输主要靠汽车、拖拉机和少许马车。
行政区划
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,南距成都450公里,北距兰州640公里。
624400
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
2004年,红原县辖2个镇(邛溪、刷经寺)、9个乡(安曲、龙日、瓦切、阿木、壤口、麦洼、色地、江茸、查尔玛)。
风景名胜
红原,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原,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。以她旷世绝伦的美丽,奇异浪漫的藏民族风情,震撼人心的藏传佛教文化,还有藏族人天使般明朗迷人的微笑,向您深情召唤。
从成都出发,沿岷江而上,翻越气势磅礴的鹧鸪雪山,变进入红原境内,刷经寺的松涛阵阵让您领略原始森林中人与自然的亲和。宛如巨龙绵延横亘于草原边缘的查真梁子是长江、黄河上游支流的天然分水岭,让人感味"才饮长江水,又食草地鱼"跨越时空般的雅趣。袅袅娜娜的白河贯穿红原全境,牧歌、帐篷、牛羊星罗棋布,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。
红原大草原地跨高原地貌和山地地貌两大单元,特色自然景观一为草原湿地,二为雪山、森林湿地景观,均具有规模大、分布广、品位高等特点。悲壮的红军长征史诗和深宏博大的宗教文化,浪漫古朴的草原藏乡风情,构成了红原独特的文化之旅。红原被首列为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。
月亮湾风景区距县城3公里。白河舍弃章法,蜿蜒盘旋,似帐篷上飘起的炊烟,形成状如新月的片片浅湖,在云蒸霞蔚的草原上看日升月落,草原风光的无限柔美壮丽尽汇于此。
麦洼寺,又名万象大慈法轮林。是川西北乃至整个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。
茫茫开阔的日干桥大沼泽是著名的若尔盖、红原寒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与大自然抗争最艰苦的地方,无无数英勇的红军战士常眠于这块布满“死亡陷阱”的大沼泽,它让人追忆当年的红军长征的悲壮。毗邻的“牧民新村”乍入眼帘,你会惊异这如“海市蜃楼”般的神奇美妙。
红原是距成都最近的草原县,这里有5、6月碧野飘雪的绝景,逐鹿驰骋花海的心旷神怡,还可以感受藏族人民溢满真诚、明朗灿烂的笑容和祝福!
近年来,红原旅游服务不断完善,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,形成了以红原宾馆、红原大草原旅行社等为龙头的集吃、住、行旅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。
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桠口上,距红原县剧经寺镇约13公里。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、马塘梁子,海拔4800米,高耸云天,山势陡峭,沟壑纵横,终年积雪,气候多变。
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,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,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。1952年,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,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,于是收殓遗骸,造坟立碑,敬献花圈,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。
战士们在烈士墓前肃立宣誓:不消灭黑水叛匪,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。1982年,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。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月亮湾是红原县的一处风景区,此地距红原县城仅2公里。远远望去,蓝天白云下,河流宛如晶莹的“带子”在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,像几个弯弯的月亮连在一起,“月亮湾”因此而得名。
夕阳下的月亮湾,金光点点,蜿蜒曲折的白河千转百回,袅袅娜娜,酷似一弯新月嵌在绿草鲜花丛中。牛羊悠闲自得地散落其中,虫、鸟的鸣叫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天际:在很久很久以前,大鹏、凤凰和白龙十分要好,他们游历山川大地,自由遨游天宇,当来到哈拉玛大草原时,被这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,流连忘返。随着时间的消逝,大鹏、凤凰化为了月亮湾的山川,白龙化为了白河,留在了这人间仙境,自此永不分离。今天,在这里虔诚祈祷会得到鹏程万里、夫妻和美、吉祥如意的祝福。
红原民俗村位于红原县龙日乡,距县城55公里。两个半圆形丘原对峙,中间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,民俗村就坐落在这里。过去,草地牧民逐水草而居,没有永久性固定居所,帐篷就是牧民的家。现在开始改变这种生产生活方式,建居民点,民俗村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进入民俗村,你立即被浓郁的民风民俗所包围。这里的建筑,虽然材料是砖瓦和水泥,但建筑风格独特,多以“凹”形为主,而且必备桑炉(敬神煨桑的香炉),屋里必辟经堂,供奉着唐卡、佛像、经书,置有多种法器,如海螺、法鼓、金刚杵、曼札之类。房前屋后插有许多旗杆,上面挂着各种色彩的经幡。每家门前都有草坪,里面搭着帐篷,拴有藏狗和随时待骑的马。待人接物也独特,献哈达代替了握手,“札西德勒”一词既是问候语也是告别语。饮食食谱完完全全是另一套,手抓肉、人参果米饭、酥油茶、和尚包子,大概不少人闻所未闻。心理素质、审美观都特具个性。因此在这里,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,能够了解牧民的一般风俗习惯。除了龙日乡民俗村,公路边的安曲民俗村和瓦切民俗村也很有特色,交通有特别方便,为后起之秀。
旅游指南
城市特点: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。红原地处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东部边缘,境域分属长江、黄河两大水系。
县城海拔: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
气候特点:寒冷,四季难以明显划分,春秋短促,长冬无夏,热量低;干雨季节分明,雨热同季;日照长,太阳辐射强烈;灾害性天气多。年平均气温1.1°C,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6°C。
线路里程一刷经寺—26KM—壤口—33KM—龙日坝—105KM—阿木柯—23KM—瓦切
线路里程二色地—58KM—瓦切—41KM—邛溪—69KM—查真梁子—61KM—刷经寺
保障单位
1、红原县医院(县城):电话08372662055
2、刷经寺镇卫生医院(刷经寺镇)电话08372667103
3、瓦切乡卫生所(瓦切乡):电话08372661500
4、红原县旅游局:电话08372662013
5:报警电话:110
6:加油站:刷经寺—龙日坝—县城—瓦切(每个加油站相距40—50公里)
7、汽车急救:刷经寺、龙日坝、瓦切都有维修点;万里行汽修厂电话083726620938991588
门票及消费价格
月亮湾门票:10元
麦洼寺门票:30元
瓦切塔林门票:20元
红原唐古拉演艺中心:120—140元
黄河鱼:88元/斤
传统藏餐:48元/人
风味藏餐:38—58元/人
体验挤牛奶:10元/次
体验熏地鼠:10元/次
红原县宾馆酒店及预定电话号码
红原宾馆红原县邛溪镇电话08372662586
红原红贸宾馆红原县邛溪镇电话08372662044
红原大草原鑫隆宾馆红原县邛溪镇电话08378998988
红原世纪香巴拉宾馆红原县邛溪镇电话08372663130
红原夏日乐园红原县邛溪镇电话08378996368
红原日干乔大酒店红原县瓦切乡电话08372669068
红原瓦切安多部落营地红原县瓦切乡电话13909047127
红原靓点营地红原县瓦切乡电话08378999990
红原瓦切鱼庄大酒店红原县瓦切乡电话08372669026
红原刷经寺红粮宾馆红原刷经寺镇电话08372667188
2020年6月,红原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(长征片区(红一方面军)、长征片区(红四方面军))。
2018年9月,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,红原县在列。
2018年2月22日,红原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(市、区)名单。
转载注明:http://www.suanzhu.net